今天是:  时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学会概况
  • 学会动态
  • 会员服务
  • 学会项目
  • 会议论坛
  • 《营销管理》
  • 视听广场
  • 在线信箱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营销管理》 >> 他山之石
    风雨骑楼:一座商业城市的历史品牌
    信息来源:秘书处  ‖  发稿作者:吴矜   ‖  发布时间:2013年4月25日  ‖  查看3140次  ‖  

    广西梧州市位于西江、桂江交汇之处,与粤港澳一水相连,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梧州是广西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城市,有数量庞大的骑楼建筑群,陪伴着这座著名商埠走过百年的兴衰变迁,展示着这座城市蓬勃的生命力与城市形象。梧州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其融汇中西多元文化的建筑风格,呈现了梧州城市品牌的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  骑楼的历史渊源

    骑楼是一种岭南地区特有的商住一体的民居建筑形式,也是典型的近代商业建筑。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多为二至五层的多层建筑,在商业区域,临街连排而建,地面第一层用作商铺,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半开放式的的人行道,以让出足够的人行与短暂停留空间作为人行走廊,又因建筑相互连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在剖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此得名骑楼。(见图1)楼上数层一般都是一层商铺主的家庭居住空间,有时也会把部分层数出租。骑楼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更有助于扩大楼房面积,是人们室内生活的一种延伸。骑楼建筑产生的最基本要素是岭南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及多洪易涝的地理水文条件,催化剂则是商业活动日益活跃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图1(摄影:吴矜)

    1897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以后,梧州成为广西的商业中心,城市文化受到外来西方文化的极大影响,呈现较浓的西化痕迹与较快的资本主义商业化进程,这个时期需要一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城市建筑空间,应运而生的骑楼正是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梧州商埠局拆古城墙,改建、拓宽街道,旧有的坊式房逐渐被骑楼取代,在河东老城区形成成片的骑楼群。

    作为商住一体的建筑形式,骑楼让这一片街区士贾云集,商业交易活动极为活跃。最繁华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如今的骑楼城,不仅是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繁华商业区域,更是梧州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脉络的延续;不仅凝聚了这座城市上世纪的历史记忆与沧桑,更展现了这个城市的商业空间在历史动态发展中是如何延续与成长的;它不仅是一座座凝固的、无机的建筑,更承载了有机的、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各种商业活动与社区文化乃至城市文明。

    二、  骑楼的功能与地域特色

    岭南骑楼建筑的基本功能,综合起来有下列五点:

    1、阻挡日晒雨淋,造成舒适的户外半开放城市空间与商业环境;   

    2、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与活动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   

    3、连廊连柱使得立面统一并且连续完整,形成多元共存、多文化融汇的独特建筑风貌与地域特色;   

    4、突破了中国民居单门独户的传统束缚,营造良好的市民共享空间,体现相互尊重的现代意识。   

    5、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市民进行各种交流活动的场所,反映城市的商业文化与社会人文特色。

    梧州骑楼具有两个有别于岭南其他地区的骑楼的特点。其一,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了供居民在洪水泛滥浸街时,能够方便出入而设置的。具体来说,居民可以通过水门放下一把竹梯或软梯,通过它上下搭艇,也可以从水门处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图2左)其二,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以备泊船时拉艇系缆之用。(图2右)

    图2(摄影:吴矜)

    铁环和水门,都是由于梧州特殊的地理水文条件而特有的,已成为梧州水都的标志。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都有洪水之患。过去,洪水上街时,市民并不惊慌。水到门口,垫几块砖,继续做生意、打牌、摸麻将。水到二楼时,市民将船系在楼柱上的铁环,从水门上下船。(图3)

    图3(摄影:吴矜)

    追溯起来,梧州骑楼城的街巷空间体系始建于汉初,源于当时兴建的苍梧王城,经历代改建、修缮至今日的规模,其中最大规模的的是骑楼城街区,共有街道22条,主要为清末民国时期修建。根据《梧州骑楼城环境整治规划》中所公布的的官方调研结果,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受地形制约,市区路网呈自由式十方格网式格局。

    2、街区道路大致分为街、巷、弄三级线型。

    3、街区内巷、弄的空间高宽度比为0.3—0.8,线型上有曲折宽窄,营造出曲直收放对比的空间形态。

    三、以独特建筑风格构筑城市形象品牌

    骑楼既是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也是近代中西文化融汇的代表。从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当时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汇,如花窗、砖雕、牌坊等(图4),与罗马柱、圆拱形窗、宫雕等西方建筑细节共存(图5)。同时还有广州及南洋的建筑特色融入,如在女儿墙上开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其它形状的洞口,这是南洋地区的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以减低台风袭击时对建筑物的风负荷(图6),旧城建筑呈现多样格局。

    骑楼建筑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仿哥特式、南洋式、古罗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现代式、中国传统式。其街巷空间的景观特征,可以总结为两点:

    1、中国传统檐廊建筑与西方敞廊建筑细部特征的结合。

    2、街道建筑立面处理相当丰富,高窗、窗楣、门头、檐部等,融合了岭南西关特色与近代西洋风格。

     图4(摄影:吴矜)

    图5(摄影:吴矜)

    图6(摄影:吴矜)

    骑楼城仍然是梧州人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也依然塑造着其原有的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形象。但是,由于岁月久远,它的“破旧、不雅”一面也正在不断损害着这座百年商埠的品牌价值:

    1、许多历史建筑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掘与保护,更多民居由于自然老化与历年损毁而破坏严重,尤其是低水位区域的建筑下部,更受到洪水的严重腐蚀。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事变迁,许多老建筑已然空置荒废,又或者垂垂老矣、不适宜继续原有的用途。如下图中的骑楼,其一层的铺面已基本不再营业,居住部分也太过残破,不再适宜居住了。(图7)

                                               图7(摄影:吴矜)

    2、不少建筑的建设都是出于业主自身需求或者开发商的追求利润的动机,而缺乏整体的城市设计与规划,使得不少立面与空间处理失当。如图8左图中的建筑立面,就相当不自然,骑楼部分显得相当牵强附会;而右图则显示了立面色调处理的不一致。

    图8(摄影:吴矜)

    3、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使得骑楼这一建筑密度相当高的建筑形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要求。

    4、与商业空间、市政街道紧密结合的骑楼片区,严重缺乏公共绿地。

    5、违章搭盖等现象相当严重。(图9)

    图9(摄影:吴矜)

    6、过度商业化使得许多商业广告等附加物掩盖了街道空间的原本立面。(图10)

    图10(摄影:吴矜)

    四、承传历史,创造未来

    梧州骑楼城具有极高的历史保护与商业开发价值,它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正是梧州城市形象与品牌的物质载体。虽然目前的骑楼城片区仍旧是梧州市的中心商业区,但岁月的痕迹已让大部分的建筑呈现颓败的征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这片建筑与其原本承载的功能已然脱节背离。这片历经风霜的骑楼,需要人们重新审视与评估它的价值与发展方向。对此,我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当局需加强对骑楼的历史与商业价值的认识,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更准确的把握与判断。

    2、平衡好商业发展与建筑价值保存之间的关系,力求双赢。

    3、开发骑楼的其他用途与功能,提升其实用价值与发展潜力。

    4、做好管理与维护工作。

    5、在新开发的商业与居住建筑中延续骑楼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有少部分现代住宅楼盘的临街立面上已经采用这种做法(图11、12)。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意味着我们不仅仅应当保护老建筑街区与留存其营造的旧有城市空间,更意味着“骑楼”并不是过去式,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它是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的,已经被新建筑所认可并吸收,在城市发展中存在并改良、发展,营造出更适宜当今市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空间。

    确立一个正确的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才能让城市经济更有活力。梧州骑楼,它是为了让城市商业繁荣而诞生,如今,也应当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得到重新规划与建设。

    图11(摄影:吴矜)

    图12(摄影:吴矜)

                  
    上一篇: 纽约大学理工学院的“发明、创新、创业”教育计划
    下一篇: 美国电子阅读快速增长的背后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广东营销学会 粤ICP备12049279号-1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伴河路96号易博士大厦601室
    联系电话:020-83822311 微博: @广东营销学会微博 微信公众号:gdmarketing 邮箱:gdmarketing1983@163.com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8.0以上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By:Nzcms v3.01.01.ACCESS版本TM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Ningzhi.Net Powered|By:Nzcms v3.01.0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