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时间: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学会概况
  • 学会动态
  • 会员服务
  • 学会项目
  • 会议论坛
  • 《营销管理》
  • 视听广场
  • 在线信箱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营销管理》 >> 他山之石
    倾听市场的声音
    ——纽约创新200年
    信息来源:《营销管理》杂志总第81、82期合编  ‖  发稿作者:周 洋 纽约大学   ‖  发布时间:2013年4月26日  ‖  查看2166次  ‖  

    人们对于加州硅谷的创新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它属于以理工科名校为基础的专业化创新模式。芬兰信息产业在政府扶持下的崛起,也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然而,人们很少关注另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纽约。但是,纽约虽然不像硅谷拥有斯坦福、ucb这样的理工强校,不像芬兰有着举国动员的战略,纽约却有着独树一帜的创新模式。它以多元化资源作为大都市平台,发挥集聚效应——贴近市场需求,是纽约创新模式的最显著特征。

    市场需求是纽约创新的动力

    纽约是一座全球城市。它于1624年建城,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的核心。从建国时起,纽约就是美国最大城市,在与国家一起成长同时,它不断地以创新超越对手,在金融、商贸、制造业、高等教育等领域傲视群雄。

    “纽约创新模式”成型于19世纪,那时候,美国工业化浪潮滚滚,电力、钢铁、化工、机械等产业的兴起,纽约成为引领时代的引擎。20世纪初的娱乐产业兴起,更是成为与伦敦、巴黎并驾齐驱的世界文化首都。当后工业社会到来,纽约仍然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

    这座全球城市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它集中了全球相当数量的商业机构。纽约及其周边地区的大量跨国企业与小企业集群,是高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推动力量。

    纽约华尔街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这里集中着包括纽约证交所、美联储、摩根大通,花旗集团,高盛,美国运通,彭博社等著名的金融机构,正是这些机构使华尔街成为了国际金融界的"神经中枢",而它们的存在也让纽约城市圈受益匪浅。在纽约的上班族中,35%集中在金融行业。

    纽约是最大的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如威瑞森电信,辉瑞制药,强生,百事,梅西百货。IBM,通用电气离曼哈顿仅几十公里。世界上很多大公司都在纽约开设办事处和研发中心。此外,它还有发达的制造业,其中服装、印刷、化妆品、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医药、食品等有重要地位。

    纽约的传媒与文化创意产业非常发达。美国的三大广播网——国家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及美国广播公司的总部都设在纽约。纽约出版的书籍占美国3/4,新闻出版机构每天用67种文学出版各种报纸。纽约是好莱坞制作人青睐的地方,它瑞然没有一个影视基地,却是全球公认的“影视之都”。著名企业有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纽约时报公司,奥美国际,雅诗·兰黛,雅芳,唐纳·卡兰,“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等。

    纽约就是一个大市场,创新活动贴近市场需求。大量顶级商业机构和优秀人力资源的集聚,让这座城市充斥着关于金融,贸易,媒介与文化时尚的话题,因此使得纽约的高技术创新更多地贴近市场需求。例如,布隆伯格将先进的IT技术与华尔街对商业信息的需求结合起来,这使人联想到19世纪爱迪生的创新传统。爱迪生发明电报的主要动机就是要满足当时金融业对交流的安全性的需求。如果拿“硅谷”和“硅巷”两个概念做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部分差异:硅谷是注重科学钻研的,硅巷是偏爱市场的。与硅谷相比,纽约具有如下特点:创新团队中拥有更多的商业人士;更专注于市场细分,而不是开发新市场;纽约技术创新与纽约的商业文化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导向,一只眼关注着市场需求、另一只眼紧盯着资本市场。

    卓越的城市建设创新

    有史以来,城市就是人类创新、尤其是工程项目创新的集大成者。纽约的成功,要归功于一系列富有远见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纽约的一项著名的工程成就是连接哈德逊河和伊利湖的伊利运河。天然海湾使纽约成为一个交通便捷的港口城市,成为许多航线的必经之地。然而,人们若要与内陆城市交流,就非常困难。1811年,纽约市长德威特·克林顿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运河修建工程,从哈德逊河直通美国内陆中西部的伊利湖,全长584米。1817年正式动工,花费了七年时间完成。伊利运河打通了纽约港与五大湖的通路,从此以后,纽约成为美国通往世界的第一门户。后来,德威特·克林顿这样展望纽约的未来:"假以时日,这座城市,会成为世界的动脉,商业的中心,制造业的大本营,金融的聚焦地。"

    1883年,纽约修建了一座全美最古老的铁索吊桥——布鲁克林大桥。大桥建设开始于两座巨型石塔的地基,他们采用了“沉箱”的操作方式。纽约人马上就爱上了这座大桥——狂野的钢缆,毫无修饰地横空而过,两座古典而庄重的石塔像两位巨人一样纹丝不动地伫立在汹涌的水流之中,一位远眺着纽约港络绎不绝的商船,另一位注视着曼哈顿街灯灿烂的城市森林。工程技术上的突破,美学意义上的创举,加上对于纽约市发展的杰出贡献,使得这座大桥获得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称。

    1888年,纽约开始规划地铁建设项目。但在当时,造价十分高昂,全世界的大城市中只有伦敦有建造的先例,项目进展缓慢。1898年,纽约合并了布鲁克林、布朗克斯、皇后区、斯丹登岛,加上曼哈顿,五大区共同组成纽约市,一举超越伦敦、巴黎。这时,大家都期待着一个连接五大区的地铁系统的出现。1904年10月,纽约第一条真正的地铁“IRT”建成通车。此后,纽约地铁逐渐把纽约人的生活带出了狭窄的曼哈顿下城,走向充满机会的新天地。

    20世纪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搭上了经济增长的特快列车,整个社会对新技术趋之若鹜。在这样的背景下,纽约兴起了一阵摩天大楼建造热潮,各大企业争相兴建高楼:一座座摩天大楼平地起——许多著名建筑物的的高度、密度以及美学价值,在今天看来仍是一道无可逾越的风景线。

    改变人类文明的产业创新

    服装业是纽约创新史的一个缩影。从19世纪初期起,服装业就一直是纽约主要的制造业。1833年,纽约人沃尔特.亨特Walter Hunt发明的双线连锁缝纫机是纽约服装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事件。1851年,纽约人列察克·梅里瑟·胜家(1811-1875)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缝纫机。这个革命性的发明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称之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1853年,首批缝纫机于纽约市工厂开始生产。两年后,胜家公司首创了增加销量之《分期付款》计划,成为世界上推行此种销售方式的创始者,对其后之消费市场产生深远之影响。1867年,胜家公司成为美国首家跨国工业公司。至19世纪末期,全球销售的胜家缝纫机量达135万台,胜家的名字已经是缝纫机的代名词。1908年美国胜家公司于纽约之总部成立,位于纽约的胜家大楼是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厦,亦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缝纫机是服装工业的发动机。家用缝纫机是第一个大规模的消费者市场,当时的缝纫机与如今汽车、电脑一样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必需品。以胜家为先导,纽约服装企业加快电动缝纫机和批量生产流水线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这个行业的效率。这个过程中,确立了自己不同于欧洲的风格:批量生产、适应性设计和工业化。后来,纽约服装业与时尚杂志、美国电影等结合,大批富有才华的设计师出现,最终奠定了纽约设计的基调。纽约也成为引领国际时尚潮流的一个城市。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纽约市区中的服装厂一夜之间消失,但是作为时尚产业中心的地位已经无可动摇,通过设计,会展、批发、颁奖和大型时尚活动,每年维持几百亿美元的产值。纽约服装业的产业半径也因此扩展到全世界。

    1853年,Elisha Otis(1811-1861)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展示了其电梯安全系统。同年,他在纽约州扬基市成立了奥的斯电梯公司OTIS Elevator Corporation。1857年,Otis在纽约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乘客电梯。150年来,奥的斯电梯公司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公司,致力于研究、开发、制造、安装、维修、保养、更新改造电梯、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运输系统。目前,奥的斯电梯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190万部奥的斯电梯和13万部扶梯正在运行,每五天运载全球人口一次。

    利奥·贝克兰(1863-1944),一名从比利时移民到纽约的化学家。19世纪90年代,他因发明了Velox而首获成功。Velox是一种改进了的照相纸,摄影师不必采用阳光也能使它产生图像。柯达公司的乔治·伊士曼以令人吃惊的100万美元买下了Velox的全部使用权。有了这笔意外之财,贝克兰移居到纽约州扬克斯市的一处可以俯瞰哈得孙河的豪华别墅。在一间谷仓改建的实验室里,他开始为下一个惊世之作搜寻资料。在1907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试验后,贝克兰终于制造出了一种他在记录本上昵称为“Bakelite(酚醛塑料)”的材料。这是一种坚硬的、半透明的、具有无限可塑性的物质,它就是:塑料。贝克兰只手空拳地开拓了塑料时代,今天塑料几乎用于各个领域,从茶杯,补牙材料到计算机的芯片。1979年,塑料的年产量超过了钢----工业革命的象征。

    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方面,纽约创新者们也居功至伟。塞缪尔·莫尔斯,托马斯.爱迪生,Edwin Howard Armstrong等人,贝尔实验室,IBM等机构,他们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837年,纽约大学教师、画家塞缪尔·莫尔斯(1791-1872)发明的第一台电报机问世。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著名的莫尔斯电码。莫尔斯是在1832年从法国返回美国的“萨利”号轮船上萌生了发明电报的愿望的。当时他已经41岁,教学之余,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电报机和电报编码的设计。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在座无虚席的美国国会大厦里,人们焦急地等侍着奇迹发生。莫尔斯接通电源,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电文通过电线很快就传到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莫尔斯的电报终于成功了!这一天,成了国际公认的电报发明日。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

    毫无疑问,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是纽约创新的最优秀的代表,他名下申请的专利有1013项。爱迪生初到纽约时是个电报员,他发明了电、电话、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还作为企业家去融资和开发市场。1876年起,爱迪生在一栋名叫“西联大厦”的大楼地下室里开始工作;1876年,他的“实验室”搬到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最好的发明是在这里完成的。爱迪生在纽约这个世界大都市,利用了纽约地区丰富而多样的资源配置。比如他在新泽西搞发明,却将市场营销办公室设在“第五大街”。他系统地观察社会需求,然后通过发明新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同时从纽约找到金融支持。归根结底,爱迪生的创新动力扎根于一种彻底的市场化概念:用新技术解决市场需求问题。

    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Edwin Howard Armstrong(1890-1954),也是一位无线电方面的超级天才,191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后任该校教授。1933年,他获得了有关频率调制的发明专利权。传统的调幅广播有无法避免的缺点,就是噪音,阿姆斯特朗发明的调频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阿姆斯特朗一生拥有42项专利,基本都是影响深远的理论专利。直至今天,他仍被科学界认为是调频技术的发明者和专利所有人,以及反馈电路的发明者和专利所有人;阿姆斯特朗被分别录入美国发明者名人堂和电器业名人堂。

    在纽约,还有很多顶级的研发机构做出了重要的创新贡献。例如,贝尔实验室,1925年在纽约成立,现总部设在新泽西的默里·希尔。贝尔实验室几乎什么都做——从看不到实际应用的基础科学研究,到满足具体市场所需的技术革新。贝尔实验室的重大发明包括: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计算机编程、电脑操作系统Unix、第一台移动通信设备、创建了首个光缆系统,长途电视传送、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通信网,以及质量控制等。历年来,研究人员共获得专利31000多项。克劳德·香农是信息通信理论的奠基人。贝尔实验室最著名的成绩是1947年发明的晶体管。比尔•盖茨曾经说,“要是有一次时空旅行探险,我要去的第一站——将是1947年12月的贝尔实验室。”他所指的正是晶体管在曼哈顿实验室的诞生。晶体管是当今数码产品的奠基石,它推动了技术革命的发展从而建立起如今网络连接的世界。

    后工业时代的城市转型

    第一次转型的挑战,是70年代美国经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纽约制造业呈现激烈的衰退。据有关数据,1965-1988年,制造业工作岗位减少50万人。在《财富》杂志的美国最大500家工业公司中,1965年有128家总部在纽约,1988年剩余48家。这个时期,IT经济在加州兴起,以提供信息为基础的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在纽约得到快速发展,保持了纽约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一个转型成功的典型故事是在60年代,苏荷SOHO的出现。位于曼哈顿区西南端的SoHo(South of Houston Street),原来是19世纪后半期的纽约工业区之一,有几十栋老厂房和仓库。二战后,纽约制造业分光不再,工厂外迁,许多房屋空置。此时,战后美国的2/3艺术家居住在纽约。这些创业艺术家首先发现了SoHo那些空间高大、租金低廉的工业建筑的新用途,此后,还吸引了餐饮、旅游、时装和各种时尚品牌,历史传统与后现代文化融合一体,它们为城市创造了新的活力。

    第二次转型挑战,是由于21世纪信息革命带来的深度冲击。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的ny转型是由于制造业退场、服务业崛起,给中产阶级带来了新生活的美好风景;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化,大量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缺乏信息技能的中产阶层的职业不保、收入停滞。那么,拥有信息技能的“新中产”如何扮演好产业升级的先锋角色?

    20世纪80年代,在硅谷主导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纽约则建立了“硅巷”Silicon Alley,打出“数字纽约、联网世界”的口号,致力于成为全球性的内容生产中心。他们发挥了传统媒体产业发达、资本充裕、独特的城市空间等资源优势,互联网公司一度大量涌现。1994年纽约新媒体协会(NYNMA)成立时有8名成员,到2000年有7000名成员。2002年起,纽约政府启动了超过40个项目扶持生物科技产业,并帮助建立了一系列的孵化网络扶持初创公司。

    近几年,当其他产业在纽约发展不快时,高科技产业再次在此地上演创业传奇。据估计,过去五年纽约市产生了1000多家科技新企业,尤其是在数字传媒和电子商务方面;在其他工作岗位数量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情况下,高科技产业岗位增加了约30%。现在,美国很多高科技企业正准备搬迁到纽约,曼哈顿熨斗大厦街区和布鲁克林地区已经陆续地出现了这些公司的身影。GOOGLE在2006年在纽约市开了主要办公室,2010年又花18亿美金买下曼哈顿的一栋写字楼作办公室。

    2007年,在一次谈话中,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说:“一个核心想法出现了:在城市的优势,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密度,多样性的人,但最重要的是在其永无休止的可能性感。我们必须加强这些优势。”布隆伯格认为,在这个竞争加快的时代,纽约经济不应太过依赖华尔街,更要发展高科技。

    所以,他提出一个计划,号召各个大学帮助在纽约建设一个高技术园区。他收到了来自17所顶尖大学的7份策划书。2011年12月,布隆伯格宣称,将与康奈尔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建立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曼哈顿区伊斯特河中的罗斯福岛投资20亿美元建设一个61万平方米的应用科学和工程校区。这所名为NYCTech Campus的大学校区将举行常驻企业家招待会;组织商业竞赛、为新成立的企业提供法律支持;与现有公司沟通,结成研究伙伴关系、赞助研究;建立前种子期融资项目,为有前景的研究提供支持。NYCTech Campus还将创建一个1.5亿美元的周转基金,该基金将全部用于纽约市新成立的企业。根据纽约市政府的统计,在未来30年里,新成立的园区能够带来7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直接孵化出600家公司,带来3万个就业岗位。

    新产业在召唤

    2012年5 月,随着纽约“城市未来研究中心”一份《新的科技城市》发布,宣布纽约首次超过波士顿,成为仅次于硅谷的美国第二大科技城市,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纽约成为美国第二大高技术城市,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的改变。新经济浪潮从 20世纪80年代崛起,已经让我们对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的方向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是将电脑业与娱乐业结合起来的领导者,他创办的苹果公司在硅谷,但是他的许多灵感来自周游世界的体验;Facebook的创意发生在哈佛校园,然后再去硅谷建立它卓越的运营平台。下一个阶段,引发巨大变革的创意来自何处呢?新产业变革将来源于对人类需求更深刻的发现,它或许在硅谷发生,也可能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出现。

    硅谷是为了信息技术创新而建立起来的,但是硅谷的主要特长是数字化;纽约是美国最具有活力的全球城市,是多元化的产业中心,这种商业生态系统适合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生长。值得指出,纽约的科技创业环境在政府、投资者、创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正在产生积极的变化。新一代的纽约创业家对于硬体技术没有什么兴趣,他们的重点是社交网和移动软件。纽约作为一座城市已经有超过300年的创新奋斗历史,它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今日,纽约正在重回创新的前沿。对此,沙克森宁说:“这对于纽约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刻。纽约的位置十分优越,网络已经打开了大门。”布隆伯格则满怀信心,“纽约市成为技术创新领导者的目标已指日可待。”
                  
    上一篇: 书评:中国离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多远?
    下一篇: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广东营销学会 粤ICP备12049279号-1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伴河路96号易博士大厦601室
    联系电话:020-83822311 微博: @广东营销学会微博 微信公众号:gdmarketing 邮箱:gdmarketing1983@163.com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8.0以上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当前在线 人 今日访问IP: 个  
    By:Nzcms v3.01.01.ACCESS版本TM
    Copyright Right©2008-2013 Ningzhi.Net Powered|By:Nzcms v3.01.0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