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年两会结束时,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中,讲到雾霾问题时,表示要向雾霾宣战。我们不能等风盼雨,更不是向老天爷宣战,而是向自身粗放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宣战。日前,《综合治霾新路径——炎黄论坛》在广州举行,给出了以植物能态新路径彻底治霾的新思路,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向植物学习,走“固碳排氧工业”能态新路径
2014年3月22日,由广东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海外留学人才联合会、广东省澄宇生态伦理研究院、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市环境教育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综合治霾新路径——炎黄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一号会议厅举行。会上,参加论坛的几十位国内省内专家通过思想交流、观点碰撞,提出了一条有别于主流观点的治霾新路径——向植物学习,走“固碳排氧工业”的能态新路径。
雾霾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排在前列的热门话题,也是全国人民关注的涉及健康、民生的大话题。纵观一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以及专家学者包括国外友人的建言献策,无不认为雾霾问题应以限排为唯一对策。而在华北地区,由于雾霾实在严重,只能对钢铁、水泥、热电等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用行政手段减产减排,用牺牲200万工人下岗的代价,试图换取京津唐的“蓝天”。由于雾霾问题并非华北地区所独有,东北、长三角、珠三角、武汉、长沙、重庆、兰州等工业中心、人口中心,或轻或重都处于雾霾笼罩之下,连千百年来公认的人间天堂——苏州、杭州,也是雾霾蔽天,因此,究竟要用牺牲多少人和废弃多少生产力作为代价才能换回中华大地的蓝天,谁也无法估计。
难道除了政府用铁腕手段对付各种各样的那些排放者外,老天爷就不能给中华民族提供一条既可发展大工业,又不产生雾霾的新路子吗?日前举行的“综合治霾新路径——炎黄论坛”,提出了一条之前没有人系统提出的治霾新路径——向植物学习,走一条“固碳排氧工业”新路。
道法自然,以太阳能、空气、水为基础能源
这个思路的主要观点是,发展以太阳能、空气、水为基础能源的新路,向太阳要能,向空气要氧、向水要氢。把治霾着力点,从尾气排放,转向炉窑前端“无氮控氧燃烧”,大幅减少氮气参与燃烧带来的氮氧化物副产品,把二氧化碳尾气回收制醇;转向以氢气为新能源的主体,以醇为新能源的载体,以醇水氢为新的用能体系的新方向。
专家们指出,今后若能做到电动汽车使用“车载醇水氢氧发电机”动力系统,不地面充电,可解决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行里程短的“固疾”;农村若能普及家庭式太阳能制醇、沼气制醇和“食能”联产的新型工(农)业,就能做到就地致富;城镇若能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经由“控氧裂解”等联动技术,尾气直接生产合成氨,围城垃圾将会变成化肥。
专家们还提出,西藏是世界第三极,即离太阳距离最近的一极。在西藏高原,大面积安装太阳聚能发电机组,只要占用西藏自治区百分之一的高原山坡,一年发电就有6万亿度,比2013年全国用电量5万亿度还多,若能实现,中国70%发电靠烧煤的日子可以一去不复返。
新型学科能态学,已在中华大地上初露曙光
人类工业革命300年来,一直是模仿动物功能:“耗氧排碳”。这种模仿破坏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日前的论坛让人们有了一个“顿悟”:为什么人类不可以学习植物?只要能制造出“固碳排氧”的仿植物机器,不就可以在工业体系内实现两类功能工业的对冲与平衡了吗?
生态危机,本质是能源危机,是化石能源过量开采使用的危机。人类若能绕开使用化石能源,找到不“烧”的能源,霾就不会再产生,生态自然就可以恢复。这不是天方夜谭,一门把能源与生态统一起来研究的学科:能态学,已在中华大地上初露曙光。